昨天本科畢業(yè)生月平均起薪5825元登上了熱搜,同時引起一片哀嘆。
其中不乏專家學者的發(fā)聲,著名經濟學家、北大國發(fā)院院長姚洋稱:“因為知識大眾化了,高等教育大眾化了?,F在全中國平均下來,55%的18歲到22歲的孩子,在大學里頭,大學入學率已經是55%了,我估計再過5年就是60%了,我們的高等教育已經進入普及化階段了,所以大家會覺得我怎么不值錢了,供給多了嘛,當然就沒那么值錢了?!?/span>
但是陳老師覺得并不是高等教育不值錢了,現實是名校畢業(yè)仍然吃香,而非名校畢業(yè)的薪資就會偏低,而且名校與非名校之間的差距會隨著高等教育的進一步普及而越來越大,這就是俗話說的物以稀為貴。
我們可以以胡適為例
胡適27歲回到北大當教授,他一個月的收入是280大洋,比他的老師杜威還高,你能想象嗎?在1917年的時候,中國窮的叮當響,美國已經是世界最富有的國家,北大一個教授的工資,會比哥倫比亞一個非常senior的教授的工資還高。我粗略算一下,折算到今天,當時的280大洋,等于今天的10萬人民幣。
除了中國人尊師重教的傳統(tǒng)之外,胡適的求學之路也證明他足夠配得上這份薪水。
民國元年(1912年)春,進入康乃爾大學文學院學習;12月27日,擔任康奈爾大學大同會支會主席。民國二年(1913年),擔任康乃爾大學世界學生會會長,與趙元任、胡達同被推舉為美國大學生聯誼會斐貝卡拔(PhiBetaKappa)的會員。
民國三年(1914年)2月,獲得學士學位;4月1日,受留美學生會會長鄭萊之聘,任該會哲學教育群學部委員長;5月9日,憑借論文《論英詩人卜郎寧吟之樂觀主義》獲卜郎寧獎;5月20日,辭去世界學生會會長職務。
民國四年(1915年)9月20日,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哲學系學習,師從約翰·杜威;11月,通過博士資格考試的“初試”。
從古到今,學歷和知識都是第一生產力。在職場上薪資水平的競爭,歸根到底還是和學歷、能力、知識結構緊密關聯的。以胡適的美國常春藤大學畢業(yè)的學歷背景,放到今天,依然是高學歷高收入人才。
我們再來看當下美國應屆本科畢業(yè)生年薪排名前10大學的學生,分別能掙到多少錢。
是不是已經離十萬越來越近了?我們再看看國內高校的數據。
重點大學的畢業(yè)生薪酬還是要比平均薪酬高出很多的,而海歸平均起薪則基本與國內前十大學薪酬持平。
陳老師查到的最新數據是全球化智庫與智聯招聘聯合發(fā)布的《2019中國海歸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調查報告》中顯示,企業(yè)招聘海歸的平均薪酬高于全國招聘的平均薪酬2500元左右,企業(yè)招聘海歸平均月薪酬為10996元。
將2019年海歸就業(yè)年起薪數據與2017 年橫向對比發(fā)現,2017 年41.4% 的海歸年起薪小于8萬,而到2019 年,有40.2%的海歸起薪已達到了10-20 萬元區(qū)間。海歸年起薪呈現逐年上漲的趨勢。
整體而言,無論畢業(yè)多少年,留學生的平均薪資水平始終高于同屆的國內畢業(yè)生,其中應屆生和工作10年以上的留學歸國人員最為明顯。
綜上所述,掙高薪酬的最佳途徑還是海外留學,并且盡量要去排名靠前的學校,比起國內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高考,你只要早規(guī)劃早準備出國留學,往往可以做到事半功倍。奮斗幾年,十萬月薪并不是夢!
美嘉教育官方微信
掃描左側二維碼或添加公眾微信號 meijiaedu 相信專家的力量!美嘉教育官方微博
掃描左側二維碼或添加官方微博美 嘉教育 相信專家的力量!